有一次我在咖啡店见到这样一幕:一位妈妈陪着儿子写作业,儿子迟迟没有动笔,妈妈一拍桌子大喊:“你赶紧写呀!”
孩子被吓了一跳,赶紧调整自己的坐姿,似乎马上要动笔的样子,可是笔尖在纸面上晃来晃去,就是下不去笔,妈妈又大喊一声:“你磨叽什么呐!”
这时候孩子低着声音说:“我不会……”
妈妈长叹一口气:“你不会你问我呀!你犹豫有什么用?你哪儿不会?”
孩子说:“就这里不会……”
妈妈音调提高八度:“具体是哪儿不会?把题给我念一遍!”
一时间,周围人都被这位妈妈吓到了,纷纷看向这对母子。大家既心疼孩子,又觉得两人的对话有点好笑。
长期从事心理疏导工作的我禁不住琢磨起来:这位妈妈心里发生什么了让她如此愤怒,以至于都忽略了周围人的眼光?
愤怒时,我们内心都经历了什么?
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愤怒的时候,回想一下,你愤怒时是不是往往经历了这样的过程:发现事情跟自己想要的不一样,但觉得有能力把它变成期望的那样,最后发现所做的无济于事,改变不了现状。
那像上面这个妈妈,她期望孩子能自觉写作业,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也会主动向自己求助。但实际上,孩子不动笔,遇到问题也不吭声。于是妈妈对他指点了一番,甚至严厉“威慑”,但越是这样,孩子就越手足无措,而妈妈也越来越愤怒,造成恶性循环。
谈到这里,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委屈,忍不住要站出来说:“我们之所以发脾气,是因为孩子不听话,如果他听话,我们就不会发脾气了!”这么说其实是把原因都归结到孩子身上,仿佛家长自己对情绪控制无能为力。
著名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·萨提亚说过,当一个人愤怒时,他在“自己”“他人”“客观事实”三个视角中,往往只能关注到“自己”,而忽略了“他人”和“客观事实”——这就导致了我们对事情的看法非常主观。
孩子写作业慢,解决方法其实有很多,而发脾气很容易造成恶性循环。我们只有先管理好自己的愤怒情绪,才能用其他更好的方式来教育孩子。
怎么管理愤怒情绪?
每个人都会愤怒,想要消灭这种情绪几乎是不可能的。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,当情绪一触即发时,尽可能意识到自己的愤怒,然后通过一系列思考来让情绪“冷却”。
当我们愤怒时,会有一系列生理反应,比如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等,感受还是比较明显的。这时候身体的能量更多地注入了血液和肌肉,大脑的能量供应不足,所以会有“被愤怒冲昏头脑”的感觉。
这时候,心中默念“我在愤怒,我现在的情绪是愤怒,愤怒”。长期这样练习会让你形成条件反射,每次感觉到情绪上来了,心里就会下意识地出现“愤怒”这个词。
一旦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情绪,你会发现,思想可以从“自己”身上稍微跳脱出来,情绪也基本处于可控的状态了。
这时候,你可以试着想想“他人”和“客观事实”:
孩子心里正在想什么?
如果我现在骂他,他会怎么想?
实际上他能做到我期望的事情吗?
如果不能,他遇到的困难是什么?我可以怎么帮助他?
随着思考的深入,你会发现,愤怒情绪正在逐渐减少,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开始变化,不再纠结于“你为什么不听我的话?”,而是思考“怎么做能让你听我的话?”,你开始想着怎么解决问题,而不是纠结问题是怎么造成的。这时候,你就把愤怒情绪控制住了。
我们来总结一下管理愤怒情绪的方法:第一,多加练习,学会及时意识到自己正在愤怒;第二,愤怒的时候思考“他人”和“客观事实”,从情绪中走出来,转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教育孩子非常考验人,因为教育这件事本身就不容易,除此之外我们还要面对自己性格中的短板。当你学会了管理愤怒情绪,会更有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,让他更好地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