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年好景君需记,清明过后春自去。”
不知不觉已经是晚春了,每当这个时节总是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穿衣,厚了怕捂着,薄了怕冻着。
家里的老人说:春天没过完,“春捂”还得继续,多穿点孩子才能少生病。
听过太多没什么道理的“老人言”,春捂还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。
“春捂”主要是指在晚春初夏的交替时节,气温转暖但并不稳定,而人体的肌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,孩子们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更弱,不当的换衣很容易导致冷空气侵袭,影响健康。
因此,父母循序渐进地为孩子减少厚重的棉衣,以适应天气变化,减少生病的可能,才是正确的做法。
那么究竟该怎么正确的“春捂”呢?重点保护好孩子的以下四个部位。
01
腹部
晚春时,一天的温度就像坐过山车,总是忽高忽低,随着气温骤变而来的还有大风。
这个时节的孩子经常患有腹泻、腹胀等等一些肠胃疾病,严重些还会患上流感。
聪明的父母会给孩子加上贴身“小背心”或者外套“小马甲”,这些春季必备单品,可以有效保护孩子的腹部与背部。
一般小背心要选择绵软,吸水性好的材质,孩子穿在里面不仅舒适,还可以吸汗。而小马甲外套能帮孩子很好的抵御早晚温差,不会显得笨重,气温高时脱掉也不会让孩子不适。
02
背部
背部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,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部位。
我们为人父母容易“关心则乱”,怕孩子着凉,总会给孩子穿很多的衣服。其实并不是穿得多就不会着凉。
小孩子爱跑动,如果穿得又厚,那么孩子的背部会特别容易出汗,风吹再加上水汽蒸发,会让孩子的体温变低,反倒容易让孩子感冒!
所以我们在给孩子穿衣服上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。以我们父母为参考,在我们觉得不冷的状态下,正常给孩子加一件薄秋衣即可。
如果孩子活动量比较大,可根据孩子的活动量或者平时多摸一摸孩子的后背,看看是否有湿汗,来确定孩子要不要增减衣物。
03
头部
头部对于温度的变化是最敏感的。
医学研究发现,静止状态下,环境温度为15度摄氏度时,头部散发的热量是人体总热量的30%。
这个结论在小朋友身上最能得到体现,等他玩耍归来总是满头大汗,风一吹,加速汗水的蒸发的同时一并带走了热量。
父母可以提前为孩子准备好合适的帽子,选择吸汗透气的的材质,戴起来舒服又不伤孩子的头发。
04
足部
双脚离我们的心脏的距离较远,属于血液循环的尾端,如果我们没有重视,很可能导致宝宝脚部受凉。
脚部与呼吸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,若孩子的脚部受凉,很可能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毛细血管的收缩,使孩子的抵抗力下降。把原来身体里潜藏的细菌唤醒,最终导致孩子感冒发烧。
父母应该给孩子穿厚一点的棉袜,即便是在家里,也不要让孩子光着脚乱跑。
还可以在睡前用温水帮孩子泡泡脚,不仅可以让孩子有一个好的睡眠,也可以让脚部以及腿部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,增强孩子的抵抗力。
05
总结
春天总是能带动我们的积极性,在带孩子感受大自然复苏的同时,不要忘了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,根据气候和温度为孩子增减衣物,顺利度过“春捂”。
天津河东区幼儿园贝美蓝天幼儿园面向全市招收2.5-6岁幼儿,为宝宝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,家长如果有什么想了解的,可以致电19902009726咨询或者来访。